栏目导航
○模仿知识
联系我们
服务热线
13913320253
总部地址:南京市翰园大厦B座
当前位置:主页 > ○模仿知识 >
模仿笔迹剖析
浏览: 发布日期:2018-01-26
笔迹模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对笔迹模仿做了一些深入浅出的讨论。今天,经过过反复斟酌和这段时间的思考,对笔迹模仿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。现在与各位分享。

首先是笔迹模仿对个性的摧残。笔迹模仿是一种技术,首先要暂时把自己的笔迹个性隐藏起来起来,照着别人的笔迹反复临摹,因而模仿签名笔迹等在一定程度上伤害自身个性。很多人善于模仿而不善书法。这就是例证。

板桥大师讲“七分学,三分抛”有一定道理,但对前辈大师高手的要学会理解,说起来容易的事情做起来并不一定容易。临摹笔迹模仿是一种弹性行为,要有适应能力,如果形都写不像,何谈神似,须知形神合一,首要是形,没有形空谈神,那一般都是江湖骗子。神是建立在形似基础上的一种感觉而已,就像一个人的灵魂是建立在活着的基础上一样。只有这个人睁大眼睛,炯炯有神的看着你,你才敢说这个人活灵活现,有灵气,灵魂。

笔迹模仿的本质明知是伤害个性,但还是要把自己的个性抛弃,先活在别人的笔迹个性里慢慢体会,再慢慢掌控,知道最后出来,既是别人,又是自己。一定要经历这样的过程,谁也无法超越这个阶段。
 
其次是辨证地看待笔迹模仿与书法的关系。两者之间关系很特殊。书法水平高的人,模仿水平必定高,如米芾,模仿二王几乎到了乱真的程度,但反过来说,模仿水平高,书法水平不一定高。书法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,依靠模仿建立驾驭笔墨能力。模仿、临摹这一关一定要过,想成为书法家首先得成为书奴,当了书奴才有可能能为成书家。
  
   再次是正确对待实临和意临、形似与神似的关系。实临与形似对等,意临与神似一致,但也不完全等同。实临与意临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,一是碑帖有别,帖为墨迹,宜采用实临,取法碑,笔者则认为主要在结体方面,本身就存在再加工的痕迹,可采用意临;二是同书家主体自身水平大有关联。如果是刚刚起步入门的初学者,徒守其貌纯属正常,误差太大,反而不正常;如果是已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书家,临摹中不可避免地会流露出自己的个性痕迹,这才是真正的意临,


  第四是模仿笔迹要注意系统性。临摹过程中要对众多良莠不齐的碑帖进行定位,有对自身主体性情的认识,还包括临摹法帖的精神气质与结字的法度与性情。模仿要有意识地一笔一笔过,切忌东一斧头,西一锤子。人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的喜好及审美兴趣,一生也许会临帖无数,在某一阶段可有意识吸收某种优势,把笔迹模仿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。

笔迹模仿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在这期间,注意力要高度集中,全神贯注,非常累,也非常刺激紧张,累并快乐着,这大概就是笔迹模仿者生存的常态,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笔迹模仿这多艺术奇葩,是一辈子的事!对于笔迹模仿的看法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。明智书家应该选择符合自身的临摹方法,最重要的是能举一反三——对二王临摹得心应手,对米芾同样也可以触类旁通,北碑虽有不同,殊归同源。
  
第五,关于笔迹模仿的应用。不管怎么说,笔迹模仿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民服务,一个书家可以一辈子将模仿当成锤炼自身技巧的方法,但不能当成拐杖,笔迹模仿的目的是为了生存,但绝不要去搞违法的事情,要有质量开心的生存。但现实是又无时无刻离不开笔迹模仿。模仿的最终意义通过书法水平的提高表现出来,创作水准也从根本上取决于模仿笔迹模仿签名的功底。

最后是模仿笔迹的心态。模仿强调方法,要做到眼到、手到和心到。归根结底,“心到”最关键。如果模仿有口无心,模仿一百年也不会像。笔迹模仿的心态要力求:静心、细心和耐心。静心言下之意要保持平常心,平心静气地模仿,一定要记住不能急功近利,急于求成,这样才能更好地模仿像,在模仿过程中要保持一颗平常心,不要难为强迫自己,不要为了模仿而模仿,带有应酬的态度,只有这样才能仿好,才能有动力,才能有激情。细心就是说要注意方法,仔细看字形、看轮廓、看细节,尤其是细节问题要观察到位。模仿的像与不像即在于一些细微的,展现模仿者技巧的细节中,这也是高手与俗手的区别,一般模仿者与高手模仿者出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,也许在普通人眼中看不出来什么,但是在行家眼中一眼就看出破绽及水平高低。尤其是笔迹鉴定专家的眼中,虽然有些是吃干饭的,但不得不承认也有些真正的吃家,毕竟他们吃这碗饭很多年了,久了,也就尝出味道了。模仿笔迹就是要留心这些细节,对照字形,发现不足,不断进步。还要有耐心,这个有两层含义,一是要树立一辈子模仿的观念和决心,不要三天打渔,两天晒网,贵在持之以恒,每一天每一次练习模仿、都要有进步。

综上所述,在笔迹模仿的道路上要不断否定和超越自己,追赶前人的脚步,才能在水平能力上得以升华,更好的为人民服务!